從美國到歐洲,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穩中有降
最新發布的“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”顯示,今年2月以來,上海港美西航線和歐洲航線的集裝箱運價穩中有降。運價企穩,離不開上海全方位“補鏈”。比如,去年11月上海航交所推出“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”。當時,正值國際海運供需失衡、幾近“斷鏈”,出口集裝箱運價暴漲。上海航交所發布新指數,參考即期市場集裝箱船出發后用于結算的運價,而不是訂艙時的價格,就是希望向全行業提供能夠客觀反映市場實際的上海標準,避免貨主為鎖定艙位,恐慌性加價。當前海運業最大的挑戰是船舶、集裝箱周轉率低。盡管目前全球集裝箱船運力,以及集裝箱保有量已創下歷史新高,但由于歐美等地不斷有從業人員感染新冠病毒,導致勞動力短缺,碼頭、倉庫、堆場、拖車等各個環節操作效率顯著降低。在一些歐美港口,船舶等待靠泊就需要一周多時間,碼頭上空箱堆存量也是正常水平的3倍左右。面對這些情況,上海港創新多項服務舉措,7*24小時滿負荷運轉,加速集裝箱流轉。把自身的效率提升至極致的同時,上海港還出臺費率優惠等措施,鼓勵船公司盡可能多地調運空箱,為國內貨主解決缺箱難題。